非遗“花瑶”介绍 及相关数字化案例分享
“花瑶挑花”是湖南省隆回县虎形山瑶族女子中流传的一种独特的手工艺,瑶族因女子筒裙上装饰有艳丽的挑花而被人称为“花瑶”。“花瑶挑花”是湖南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知名作家沈从文先生曾称为它是“世界第一流的挑花”。
一、“花瑶挑花”的起源及艺术特色 1.“花瑶挑花”的起源 “花瑶挑花”历史悠久,在汉代就有瑶人先祖挑花的记载。在东汉应劭《风俗通义》载:(瑶族先民)“积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唐代魏征《隋书》亦载:“长沙郡杂有夷蜒,名曰‘莫瑶’,其女子蓝布衫,斑布裙,通无鞋履。”瑶族是一个擅于染织刺绣的民族,早在《后汉书》中就有瑶族先人“积织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 2.“花瑶挑花”图案 “花瑶挑花”取材较为广泛,内容丰富,形态多样,有上千种之多。按主体图形的主题可分为以下四种。 动物类。在“花瑶挑花”的动物素材中,以蛇为主体的创作占居大多,有盘蛇、交体蛇、昂头翘尾蛇、无尾双头蛇、蛇缠图腾蛇等,多达上百种。这是因为花瑶人长期生活在山深树林、湿热多蛇的环境当中,所以对蛇类特殊的习性有着深入的了解。蛇具有爬树、钻地、游水、耐饿等多种能力,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这对于早期的人类来说望尘莫及。因此,花瑶部落将蛇作为图腾,将其看作灵物。 植物类。因花瑶人所居住的地理位置特殊性,几乎与外界隔离,因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当中,用《野花》《南瓜花》《福寿花》等作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 历史事迹与历史人物类。这一题材充分地体现了花瑶人的信仰,例如《雄狮与牧马人》《狼丘御敌》等作品记录了当时人民不畏强敌,誓死保卫家园的故事。 生活习俗类。花瑶人淳朴自然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性情直率、浪漫洒脱的性格。作品对自然变化,社会、历史变迁的种种感受,都反映了花瑶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作品《龙跃树林》《老虎怀崽》表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3.“花瑶挑花”色彩 “花瑶挑花”五颜六色,民间有“远看颜色近看花”之说。花瑶女子的挑花及服饰艳而不俗,美而不腻,大胆地运用了自然界中的红黄蓝(绿)三原色。 “花瑶挑花”传承人奉雪妹曾介绍,一般花瑶夏装色彩搭配为红、橙、黄;冬装为红、橙、黄、青;新娘装为红、橙、黄、绿。
二、瑶族挑花图形设计 以“归菱”为题,从瑶族挑花传统纹样中提取出八大主题图形,融合了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在之前就一直对传统文化的东西很感兴趣,因此作品也是从这些内容出发,在设计发展的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地位愈发凸显,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环境下得到传承发展。
三、花瑶挑花插画文创设计 对花瑶挑花纹样构思的新故事与设计。
四、《花瑶风物》插画及衍生APP设计 花瑶是瑶族极为独特的一个分支,因其服饰色彩鲜艳、造型独特,特别是女性筒裙上装饰有工艺精湛、图案精美的挑花而得名“花瑶”。 通过APP这种移动产品,像故宫博物院一样,把民族传统文化的东西传播出去,推广花瑶文化、推广花瑶旅游资源。
五、花瑶交互动画 通过制作富有趣味性的互动影像,用户与动画中特有的道具进行交互,实现人与动画的实时互动,让用户参与到动画中。
六、花瑶婚俗视觉设计 花瑶婚俗视觉设计。
七、花瑶挑花图案的智能生成及数字化演绎 《花瑶挑花图案的智能生成及数字化演绎》作品选取“花瑶挑花”作为传统文化资源,借助数字化采集、智能生成等技术手段辅助传统图案设计创新,旨在探寻由传承人与设计师协同设计的挑花图案和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挑花图案二者之间设计路径和成果产出的异同,并通过数字化演绎的方式再现花瑶挑花的魅力,在传统非遗文化资源与现代数字艺术创新的交织中,进行一场跨学科、跨媒介、跨时空的对话与融合。 花瑶服饰——挑花裙 数字化演绎随机生成的挑花图案 数据采集与表现: 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学习无疑是花瑶挑花技艺传承的重要难点,为了降低图案创作的学习门槛与时间成本,产出符合花瑶挑花特征与文化意蕴的成果,本次创作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快速高效地解读花瑶挑花的价值和创造更多可能性。 首先,对大量的原始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与图像处理,然后根据模型训练的要求建立图形训练集,并对训练集内的每张图片进行标签优化,形成属于“花瑶挑花”的概念集合。 原始图样经处理形成训练集 调整标签形成“tiaohua”概念集合 其次,根据我们的训练目标选择合适的大模型进行微调模型训练,通过对参数与脚本的不断调整获得花瑶挑花风格的微调模型完成测试与迭代。从第一版的风格学习失败,到模型过拟合,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且本次呈现的训练成果也仍有较大的升级空间。 模型测试及迭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想要产出特定的图案,单靠文本描述较难达到项目要求,还需增加更多的限定条件使得产出过程变得更加可控。例如,使用ControlNet插件获得参考图的深度图、线框图和骨骼图等更多信息,再不断调整生成参数让人工智能生成更多的可能性,最终经由设计师和非遗传习者的经验性审美筛选出合适的生成结果。 基于Stable Diffusion WebUI生成挑花风格的图案 部分智能生成结果展示 作品展示: 作品通过数字化演绎的方式,探索花瑶挑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的更多可能性。展览后部区域,以展示挑花基本单元符号特征随机生成的形式,象征传统挑花图案“看见什么挑什么”的独特创作方式。展览主图区域,选取龙、凤、虎作为花瑶地区典型意象图案,以展示智能生成技术辅助生成的创新图案,并通过交互装置与参观者建立连接,观者可通过手势切换的交互形式,深度体验传统资源数字化传播的魅力。 数字化演绎文件制作过程 创作感想: 近年来,人工智能生成式绘画的相关技术迅速迭代升级,在本次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表现更优异的方法和工具,如动态微调模型的训练方法和Stable Diffusion 基础模型SDXL的量级提升。因此,可预见的是,在后续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可以使用不断更新的人工智能生成相关技术和方法,产出更为符合花瑶挑花特征的成果,不仅是图形质量上,且在构成逻辑和文化意蕴上都能有所突破。
参考资料:《湖南花瑶文化元素在龙牙百合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富雅婷,张晓泽 《花瑶挑花图案的智能生成及数字化演绎》袁晓婧,熊巍 站酷:““归菱”瑶族主题图形设计” 作者:猫不喜 “《瑶玥》——基于隆回花瑶挑花动物题材插画文创设计” 作者:顾九V “《花瑶风物》插画及衍生APP设计” 作者:虚谦霖 哔哩哔哩:“《梦回瑶乡》—基于乳源瑶族过山瑶文化” 作者:Betty2280010 “【花瑶婚俗设计】” 作者:一锅嘎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