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黄岛区江山南路436号科研综合楼1305室
联系电话:0532-86766695
邮箱:2021755586@qq.com

基于服务设计的乡村博物馆设计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乡村博物馆的研究和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且逐步向服务型的当代乡村博物馆的方向发展,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更重视增强乡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和自我认同感、充实村民的精神生活、多方位展现在地文化。

下面就跟着我来探索一下乡村博物馆吧。



与传统博物馆不同,乡村博物馆保存和展现的乡村传统文化依旧“活”在当下,反映了乡土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与当地村民在感情和生活上有着亲密的联系,所以乡村博物馆可以被看作是社区博物馆乡村化的一种,亦可以被称为乡村社区博物馆。

基于服务设计的乡村博物馆设计不仅仅是从传统思维到创新思维的转变,更是服务系统观的建立,要以乡村文化的精华、乡村文化的根脉整合开发与传播为目标,以发挥乡村博物馆的社区性、提高村民和乡村博物馆之间的粘性为目的,通过系统构架与动线空间的规划,以及优化乡村博物馆空间的相关要素或触点,来完善乡村博物馆空间服务系统,给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效果,有效保护、活态和传承乡村文化价值。

乡村博物馆现存问题


01

地域特色不突出


由于设计师不考虑乡村的文脉、乡村的历史以及村民的生活,按照城市博物馆的设计方式来设计乡村博物馆,这种形式的乡村博物馆与乡村格格不入,导致乡村博物馆缺乏活力和人气。

02

与日常生活脱节


村民与乡村公共空间的脱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于关注乡村博物馆的经济价值,忽略了当地村民对多义空间的需求,从而导致了村民参与度不高,造成了乡村博物馆社区性的丧失和公共空间的资源浪费

03

 展陈方式单一


乡村博物馆藏品摆放过密,观众体验感不佳 ;由于乡村博物馆对乡村器物的整合不够清晰,没有系统地将乡村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串联起来,并深刻表达关联的生活观念和思想。此外,大部分的乡村博物馆不具备空间多义性,空间功能比较

单一。


乡村博物馆设计途径


01

从单纯的“空间”到“系统”的研究转变


在基于服务设计的乡村博物馆设计中,关注点应由具体的空间向空间服务系统设计的融合转变。针对乡村博物馆的战略、组织、流程、场景和无形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例如,丹麦莫斯加德博物馆的改造案例,在对其进行规划之前,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工作人员对博物馆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数据采样,包括当地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常驻民年龄构成、参观习惯、参观需求等,通过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大多数用户的心理行为和空间的关键触点有了细致的了解,而后采取用户参观旅程图、服务蓝图等服务设计工具,构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系统框架,给用户带来共情的体验感。

02

构建全新的空间构架


乡村博物馆有着教育推广的作用,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村史村情和用户的参观需求,将其与现代服务设计思维相结合,形成新的空间创新架构。一方面,加强乡村独特文化底蕴资源整合,完善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构建完善的服务框架与流程,为游客和在地村民搭建多样化的服务平台,与乡村发展形成共生关系;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让用户和博物馆形成互动关系,并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的闭环过程,发挥服务理念对乡村博物馆的文化传播作用


基于服务设计的乡村博物馆设计策略


01

村民协同共建


乡村博物馆作为很好的文化传播媒介,在设计中,应更好地融入在地文化,融合乡村当地原有的风貌。设计应具备独有的联结方式,可促进在地村民和设计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设计师可采用线下访谈的形式和在地村民进行对话,从而对在地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使特色乡村文化得以充分的发挥。此外,可以将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作为设计的参考点,在了解利益相关者的不同需求时,把当地现有的文化资源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因素融入到设计之中,充分发挥乡村博物馆的潜在价值。这样,才能将在地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才能保证乡村博物馆的地域性,避免千馆一面的现象。

02

打造公共活动空间


对于乡村博物馆的设计,可以丰富其空间类型,打造其空间多义性。

设计前期可以利用调查问卷、观察、访谈、话题卡片等方式对在村民的日常活动和空间需求进行调查,从而归纳总结出村民对于乡村博物馆的综合服务需求。在保证乡村博物馆整体风格和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可设计一个满足村民日常活动及文化需求的公共活动空间,触发村民主动参与,让乡村博物馆成为一个营造乡村氛围的重要场所。

例如,河南信阳西河村的西河粮油博物馆,设计师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村子的现状,常住村民多为留守老人和儿童,秉持着想通过设计改变村庄现状的宗旨,对空间功能进行重新定义,为村民提供一个公共活动场所,提高村生活质量。

图 1 西河粮油博物馆村民公共活动空间

03

营造互动型场所


一方面,需要对外来游客组成的复杂性进行符合其需求的设计,立体地对外来游客进行描绘,对游客参观场景进行充分的考虑,构建用户旅程图,针对参观过程中的痛点及关键接触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当地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其文化发展的脉络,对其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将叙事性和服务设计的整体性相结合,利用一个个有关联的空间将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的串联,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体验,使人们通过单纯的器物世界更深刻地理解乡村生活。

还可以合理利用一些多媒体手段对博物馆进行交互设计、活动设计,为游客营造各种情感体验,让参观行为更加流畅。如可以借助先进的声光技术和影像技术等,融合前期设计师对乡村在文化的理解,服务于空间主题,使得空间的互动性更强,为观者营造更好的空间氛围。

例如东山纸博物馆,在传统展示空间的基础上融合了抄纸体验、茶室、儿童活动空间等多功能空间,使其成为一个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给用户带来多重的体验。

图 2 东山村纸博物馆抄纸体验空间

图 3 东山村纸博物馆茶室


乡村博物馆是凝练并展现乡村生活世界的博物馆,也是村民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更是一种记录乡村文化并与乡村共生发展的媒介。从服务设计的维度对乡村博物馆的设计进行了研究,以用户的需求入手提出乡村博物馆设计策略,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相关设计提供些许借鉴。




来源:《基于服务设计的乡村博物馆设计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 苏晨飞 朱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