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黄岛区江山南路436号科研综合楼1305室
联系电话:0532-86766695
邮箱:2021755586@qq.com

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也是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的核心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一、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衡水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8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了从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到民俗等各个方面的非遗资源。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缺乏规范的整合平台。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存在的传播问题。

第三,普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程度较低。


二、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宣传策略


以互联网作为媒介,采用存储、管理、展示、传播等数字化技术为非物质化遗产信息的记录、保存、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第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数字化平台采用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抖音短视频等互联网渠道作为传播媒介,提高传播能力,扩展传播范围,有效的推广也能为地方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三,数字化平台中的非遗产品开发部分。


三、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必须以“内容为核心,传播为手段”的途径来实现,因此从非遗数据采集、整合和数字化平台选择出发来建设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


1.数字化平台选择

微信小程序是一种无需安装,即扫即用的应用,开发微信小程序无需过多考虑兼容性问题,开发成本较低,不需要自己购买和搭建服务器。通过微信小程序平台可以实现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速、广泛的传播。


2.非遗资源的整合

通过线上网络资源以及线下走访搜集衡水目前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非遗名称、非遗所在位置、非遗级别、非遗介绍等信息,并从中归纳出十个非遗类别。最后,对这些搜集的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整合,将整合后的非遗资源存储在云数据库和云存储中,达到对非遗资源持久保存的目的。


3.平台的功能设计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主题颜色选择深红色,体现官方、权威特点。该数字化平台采用flex弹性布局,通过微信小程序提供的组件、API和云开发技术实现,初步版本主要包括首页、非遗名录、非遗地图、非遗详情、非遗入驻等模块。

首页模块:顶部设计采用轮播图用于宣传本地特色文化和主推非遗产品。导航版块设计为非遗类别展示,为用户进入非遗名录模块提供快捷入口。主体版块通过最新、附近、推荐、人气不同排序方式展示非遗项目,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图1 首页


非遗名录模块:分页展示所有的非遗项目,除最新、附近、人气排序功能外,还提供地区、类别、级别的高级筛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查询。

图 2 非遗名录模块


非遗地图模块:利用微信小程序的地图组件和地理位置API,根据非遗级别对非遗项目进行标记,提供更为精准的非遗项目位置信息,并且可以点击标记点打开手机自带导航应用,为用户提供路径信息。

图3 非遗地图模块


非遗详情模块:展示非遗项目的详细信息,非遗课堂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用户展示非遗项目历史以及相关工艺流程。详情页面设置了点赞功能,仅微信授权用户使用,该功能可以精准定位非遗传承人。另外,详情页面设置转发给朋友和分享到朋友圈功能,实现非遗项目的快速、广泛传播。

图4 非遗详情模块


通过阐述衡水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和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数字化平台的可行性。采用微信小程序建设了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达到非遗资源整合和持久存储,有利于非遗项目的保护。同时,依托微信的巨大用户群体,可以达到快速、广泛传播的效果。预计该平台的建设会给衡水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思路。





来源:《衡水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衡水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系

许文龙